全國統(tǒng)一學習專線 8:30-21:00
位置:有考網(wǎng) > 外貿(mào)類 > 資訊 > 三國小故事告訴了我們哪些道理?  正文

三國小故事告訴了我們哪些道理?

2020-03-11 09:45:09來源:百度資訊

三國里面的主角,像劉備,曹操,周渝,諸葛亮等等,其實在那動亂的年代,還有其他一些人存在,對社會的進步起著很大的作用,我們今天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故事并不被我們廣為流傳。

第一個故事:魏帝終將死于司機昭之手。曹操的后代,都不如曹操及他的兩個兒子有才華。最終出現(xiàn)一個死結頭姓氏,司馬家。這個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們,不僅有才能,還有野心,魏家的朝代,早就他被他們父子看成了自己的手中之物了。所以,魏帝曹氏后代,肯定會被司馬氏所取代。據(jù)說司馬氏殺曹氏的理由是因為魏帝曹髦的一首詩。司馬昭認為曹髦寫的詩有罵他的意思,竟然當面質(zhì)問,曹髦忍無可忍與司馬昭交戰(zhàn),終于死的死,被逼禪讓的禪讓,魏滅亡。

故事二:復行五銖。魏太和元年,物因為以谷物布帛代替錢流通,弊端橫生,遂下令恢復使用五銖錢。東漢民間物物交換是以五銖錢為中介的,董卓進京后,禁用了五銖錢而發(fā)生小錢,從此幣制開始混亂。曹操執(zhí)政和曹丕稱帝年初都曾一度試圖恢復五銖錢的使用,但因連年戰(zhàn)爭不斷,谷糧價格貴而無法實行,只能任民間以谷帛做交易。在魏明帝曹容統(tǒng)治的期間,重用樸實無華的官員,內(nèi)部政局穩(wěn)定,家業(yè)、手工業(yè)都不錯,但百姓混劣質(zhì)谷物謀屠,或織薄絹以生財。于是在本年,明帝召眾臣商量對策,大臣司機芝等力主恢復五銖錢幣的流通,這樣可以增加國庫收入,又可以減少因作劣質(zhì)谷物和薄絹犯法的人數(shù),于是,明帝曹容下令恢復使用五銖錢,從此,曹魏一代終朝使用五銖錢。

第三個小故事:孫權興建建初寺。相傳,康僧來到了建業(yè),孫權為他建寺,這是江南第一座佛寺??瞪畷?,,世居天竺,后來跟著他的父親來到中原經(jīng)商。康僧會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,在中原出家為僧,他通曉天文地理,熟悉佛學,師從安世高學習譯經(jīng)。于247年來到建業(yè),受到吳大帝孫權的禮遇,為其專門建行一個佛寺,起名建初寺,讓康僧在里面譯經(jīng)。唐僧一直在建初寺譯經(jīng),一譯就是30多年,前后相繼譯出大量佛經(jīng),康僧對江南佛教的發(fā)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
第四個故事,魏發(fā)起高平陵事變。大家都知道司馬家父子的野心,但從歷史上來看,其實他們父子的野心早就被人看破,所以,司馬懿一度只能在家里裝病不上朝。當時在朝中對司馬父子持反對態(tài)度的就是曹爽。表面上看曹爽好像是勝利了,司馬懿被迫在家養(yǎng)病。可他還是小看了司馬懿,對于一個有野心的人來講,為達目的不擇手段。終于他開始反擊了,策劃許久終于發(fā)動事變,殺死了曹爽及其余黨,并且除了根,掌握朝中大權。開始了司馬一家一手遮天的時代。

發(fā)的太突然,曹爽驚慌失措,大司馬農(nóng)桓范逃出洛陽,勸曹爽挾天子奔許昌,讓曹爽務必以天下為重,不要讓天下人都被司馬懿騙人,他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,不會甘心只做一個臣子。但曹爽不聽,終于還是死在了司馬懿手里。同時一起被殺死的還有他的兄弟多人,以及何晏、鄧飏、畢軌、栮勝、桓范等等人,并且他們這些人被誅及三族 ,幾乎可以說是整個大家族無一幸免了。由此可見司馬懿為人心狠手辣,后面的歷史記載也就行得通了。至此,曹魏軍的大權歸司馬懿控制。

第五個小故事:嵇康之死。嵇康是一個學者,也是為數(shù)不多的看出司馬懿野心的人之一,下場也是慘死。到了后期,司馬懿已經(jīng)不掩蓋自己的真心,高壓政策下逼得很多人就范,有些人雖然不愿意聽服從,但為了保命,不會直接反對。但嵇康是個耿直的人,一直對司馬懿持公開反對的態(tài)度。后被司馬懿安排鐘會誣陷他,被誅殺后還牽連了族人。果然在封建社會不能太耿直呀,就算相耿直也得看對象是誰,并不是每個人都像唐高宗一樣聽人勸的。

以上故事小編整理完了,歷史脈絡的描述多是相能的,但他帶給每個人的思考是不一樣的,啟發(fā)也不盡相同,我們的祖先在原野中斬開荊棘,告訴我們哪些路是他們走過行不通的,哪些路是他們走過可以的,同時他們還告訴我們每一天都新的開始。

相關內(nèi)容: 三國小故事 三國 三國小故事道理

同類文章